正月初二,下载了Deepseek,对她进行了初体验。
总的来说,感觉不错。
我向她提了个问题,就“接受之道”写一篇千字文。20秒后就展示了思考过程,然后就是一篇洋洋洒洒的美文。
读之如饴,如诗如画。其缜密性、逻辑性、流畅性俱佳。
兴之所至,命其写成辞赋。同样思考26秒之后,就是一篇挺棒的辞赋。其严整对仗,铿铿锵锵,且富于古文之韵律,哲理句频出。超喜欢!
然后,又要求她来一篇生活化接地气风格的文章。
Deepseep,综合了前面几篇,大胆猜测我的意图,用时缩短,又给出了一篇符合要求的文章。生活场景处处,金句叠出,非常有看头。
小时候的东西,影响你的一辈子接受,是谓接受之根,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主旨,然后多元化信息交合。
饮食习惯如米粉面条,戏剧偏好南腔北调,家庭教育观念倾向,国家文化传统传承,个人思维模式路径,无一例外,都是那个接受之根开枝散叶而来的结果。
在我看来,所谓的深度学习,是指机器人向人类大脑学习,而不是相反。当然人类需要的信息,也可以一键启动搜索而来,大有一网打尽之快感。自然而然,那些战果,是Deep 这个APP,汇总了人类几千年的成果,通过超链接显化在你的面前,供你学习、欣赏、研究、观瞻。机器人并不能代替我们每一个的思想,也不可能完全知道你的心智架构与全部认知内涵。它仅是一个集大成者。
我想,中国AI人工智能发展这么迅速,真的令人惊叹!
不过,我还是觉得,她也不能完全取代人脑的功能。因为我发现,Deepseek更多的是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。你的一个念头,她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库,用一个个超链接,把已经发表过的论文观点,汇总呈现在用户的面前,包括生理学、脑科学、心理学、哲学、现代信息技术学等等。
而且这个Deepseek通过深度学习,可以不断优化迭代,越来越靠近我们的思想情感。我们发现,她的表达方式,也是用的不同于我们日常的语言风格,而是以信息网络语言回答你的问题,包括语言风格,语法结构(现在Deep叫语法架构)。
总而言之,Deepseek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,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,提高了一个迭代后的新选择。我们可以通过与之交互,获得自己想要的思想观点,用之于自己的学习、研究、深度思考上。太好了!棒棒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