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-歌剧话剧

爱上海|《樱桃园》《呼啸山庄》:女性戏剧人的舞台新绎

暖春四月,第七十五届阿维尼翁戏剧节开幕大戏——法语话剧《樱桃园》在上海文化广场迎来申城首秀,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亮点,无疑是饰演剧中女主角柳鲍芙的法国国宝级演员伊莎贝拉·于佩尔,时隔八年她再次登上上海的舞台,我们也有幸得到了一次与她独家对话的机会。

《樱桃园》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生命中的最后一部剧作,也被认为是他的巅峰之作,讲述了在俄罗斯新兴资产阶级崛起的背景下,日渐没落的贵族兄妹柳鲍芙和加耶夫因挥霍无度,被迫出卖祖传樱桃园的故事。自1904年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后的一百二十余年间,从未缺席过世界舞台。

在中国观众眼中,伊莎贝拉·于佩尔的名字几乎与电影紧密相连。在她近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中,她出演了一百四十多部电影,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两次戛纳影后和两次威尼斯影后。无论是《钢琴教师》中压抑到自残的女教授,还是《女人韵事》中欲望与疯狂交织的“现代包法利夫人”,她都以极具张力的表演书写了女性的多维史诗。而此次在话剧《樱桃园》中,贪慕虚荣、沉溺享乐的柳鲍芙在她的演绎下显得优雅克制、哀而不伤,让观众感受到经典角色在当下依旧能引发的情感共鸣。

为了更好地呈现“樱桃园的易主与消失”这一核心主题,此次舞台设计采用了极简却充满隐喻性的布局,三条平行轨道贯穿舞台,象征着樱桃树的椅子从整齐排列到杂乱堆叠,以此展现樱桃园的兴衰。

如果说于佩尔让观众感受到了《樱桃园》不一样的角色魅力,那么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戏剧导演之一爱玛·赖斯,却以摇滚乐大胆重塑经典巨著《呼啸山庄》。

《呼啸山庄》的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英格兰约克郡荒原,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之间炽热而扭曲的情感羁绊,在阶级差异与命运捉弄下,最终化作席卷两代人的复仇风暴。百年来凯瑟琳的形象,早已成为女性在爱情理想与社会规训之间不断挣扎的文学象征。而在当代女性戏剧创作者的解构与重塑中,这个“被困山庄”的贵族女性形象被赋予了突破性的当代诠释。

在这次音乐剧场版中,故事的发生地约克郡荒原也转向全新的戏剧表达。它不再只是故事背景,而是以希腊戏剧式的歌队"拟人化”出现,以旁观者的视角为观众讲述这段爱恨交织的家族史诗。

当契诃夫心中充满诗意与哀愁的《樱桃园》邂逅于佩尔的全新演绎,当艾米莉·勃朗特笔下狂风呼啸的荒原化作电光石火的摇滚现场,这些才华横溢的女性戏剧人期待以独特而敏锐的艺术视角,让经典作品化作当下时代的回响。直面荒诞、抛下过往,恍然间她们已拥抱着充满希望的未来。

标签: 舞台 戏剧 于佩尔 樱桃园 呼啸山庄